##EasyReadMore##

2012/12/21

親愛的安德烈--兩代共讀的36封家書

龍應台先生不愧是一位學者作家,居然會想到用這個方法開啟他跟他的小孩之間的對話,當然,他們兩位並沒有住在一起,否則這種溝通的方式,似乎情感上弱了...只是純粹的理性上事物的探討,好像真的還是沒法子很深入到心中的世界。
我還是相信,每一個人心裡面總是有一塊,自己想保留隱私的部分,不願意讓人知道的。而想瞭解小孩子,無非是蹲下來(或是拿張椅子墊高自己),用他的高度看看這個世界。你跟他的興趣不一樣,交集就不多的情況,如何而能去懂小孩呢?
裡頭我比較感慨的,是關於父母的描述,往往鄉下人培養了一名優秀的小孩,然而在出席了兒子女兒的成果發表會上侷促不安的樣子,或是大聲擤鼻涕等等不雅的動作一而再的出現,嗯,該怎麼說呢...
在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,我的姨婆過世了,而阿嬤,也就是姨婆的姊姊,爸爸跟我從家裡出發到神岡參加姨婆的告別式,阿嬤在高速公路上目不轉睛地看,說道:為什麼會有這麼長的一條橋?然後參加告別式時哭的鼻涕眼淚一起流,那時的我,年少不懂事,只覺得髒吧,也沒去攙扶阿嬤,自己走自己的。後來出了社會,自己有了小孩,慢慢的知道了大人們的辛苦,逐漸撇下了自己驕傲的自尊,髒?那是真情的流露,才有那樣的眼淚,我只要再洗洗就好了,但逝去者是不能再回來的。當然,這跟這篇文章大約沒啥關係,只是讓我回一起以前的一些小事。
我很少跟父母親談論起現在社會的局勢,還有類似經濟發展的問題,倒是父母經常問起工作的狀況...也許是代溝吧,每次我只要發發小牢騷,換來的卻是:啊,你的社會適應性不好...之類的回答,或者是:不要發牢騷給別的同事聽到,會有不好的影響...之類的回答。啊,我把父母親當成可以傾訴的朋友,這時候卻得到了他們想當成亟欲幫忙的父母;而我在希望他們幫忙時,卻換得是朋友之間的不關痛癢的答案。大約這是兩代之間溝通最大的問題。我蠻佩服龍先生回答他對兒子吸菸的問題,因為一個21歲的人,可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,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染上菸癮,就跟電視劇上兒子女兒愛上了父母不喜歡的另一半,兒子女兒的回答大約是:我沒有要你喜歡他,不過我要的是你的祝福一樣...我沒有要你同意我的抽菸,但是如果你介意,我不會在你的附近抽(當然,我已經非常久沒抽菸了,而且這被子不可能再抽了,只是舉例罷了)。
啊,蠻好玩的書!不過我比較仔細看的是,世界各地讀者給的迴響,對我而言,那部分似乎比書的內容有趣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