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3月初開始看這本書, 看到快月底, 終於看完了...
也不是說沒甚麼時間, 只是不想去整理過去看的書, 既然最近發生了一些事, 不妨藉著這本書來抒發一下.
18世紀以前, 科學家的單純想法, 取得一個自然的, 可信的, 統一的標準, 作為共通的語言. 這跟秦始皇的構想一樣, 統一度量衡, 車同軌, 書同文, 行同倫. 因此兩組法國天文學家, 德朗柏跟梅杉, 一個往北, 一個往南, 量測經線三角形, 最後訂出了大約443法分(約0.21公分)為一公尺, 依此建立了鉑銥合金公尺棒, 也就是我國中時念的物理第一課教的, 公尺的標準在法國天文台.
當然, 世界後來進步到以其他的標準, 如光速的多少分之一, 或是原子波長的幾倍當做公尺, 不過當初這兩位天文學家做的事, 還是頗令人敬佩. 在量測時遭遇到法國大革命, 推翻保皇黨等等的一些做為, 還有後來的拿破崙執政等等. 德朗柏在本書裡面給人的感覺是一位正派不藏私的學者, 相較起來梅杉就比較拘謹, 還會竄改實驗數據...
當年的量測, 現在用衛星都可以簡單做到了.
當年我念大學時, 做了一個化學實驗, 結果不知為何, 數據超出甚多, 但我還是堅持畫在實驗記錄簿上, 我的助教給了我很低的分數, 後來想一想, 要不我竄改數據, 要不我重做一次, ...但是我又是比較晚交卷的一組, 所以成績就變爛了.也沒有誰對誰錯啦~ 當年念研究所時代, 博士班畢業的學長也是在嫌棄我的實驗數據, 說不漂亮, 要修正...啊, 實驗出來就那樣, 重做了好幾次結果也相同, 除非儀器有問題呢! 但後來做論文時就沒把這一段放進去了, 怕引起爭議, 沒辦法畢業就麻煩了. 學長後來當了教授, 祝他成功吧~
剛好想起念書的事, 不妨看看今年這個系的甄試試題吧~
一個高中念了兩年多的學生, 要寫出工程師的社會責任, 又要含有自然或社會的律...
我高中時代, 目標要當工程師的人, 會想要盡甚麼社會責任呢? 還有會了解甚麼律呢? 大約只知道牛頓幾個律, 物質不滅定律等等, 這個題目佔了20%, 就連我現在來寫, 也是困難重重, 包含entropy是不斷增加, 白努力定律等等, 我還是想不到跟社會責任可以連結的點, 或許可以從大巨蛋柯P的人潮疏散下手, 如何設計, 不過這又跟土木比較有相關, 結論是, 還好當年只有聯考, 不然搞不好我現在連高中都不知道要流落到哪邊去了.
順便說說路跑的事, 最近路跑地雷被罵翻了, 不過我跟同事的想法, 比較是地雷馬反而激發人的求生意志, 出事的反而少, 而比較有口碑的, 因為標榜補給好, 救護站多, 沿途還有肌樂噴劑, 冰塊等, 吸引一些湊熱鬧, 或是慫恿同伴一同參加的, 結果就缺乏練習也上場, 或是繳錢不甘心, 生病硬上的, 發生危險的機率也高了, 跑步是很耗體力的活動, 千萬不能等閒視之.
還有一些社會事件, 天啊~
希望後續不要再有這種事了, 很令人難過, 憤怒的!
2 則留言:
有理想、不造假、堅持自己
就是我認識的我愛的弟弟伯錞
啊, 別幫我宣傳, 我已經結婚很久了~
張貼留言